第(1/3)页 孙宝宝恍恍惚惚的放下电话。 兄弟, 你晓不晓得啊,我爷都去世好多年了啊! 这还真是…… 孙宝宝虽然觉得不太合适,但心中第一时间就冒出这句话, 十年生死两茫茫, 不思量,自难忘! 嘿嘿嘿, 国栋厨生无憾。 孙宝宝嘴上啧啧啧的有些发酸,但是心里头却连连称赞, 挺服气的, 真的! 她爷太牛逼,去世都这么久了还有人记着他。 也不晓得那个郭爷爷是怎么记住一碗粥的味道的? 你做菜越久,就越知道做一个能让人记一辈子、无论如何都忘不掉的菜有多难。 窗外阳光正盛,孙家饭店门口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。 嗯,基本有一半都是本村人闲着没事儿干的老大爷老大娘们,其中还夹杂着几个红蓝衣服的骑手。 张奶奶站在队伍中间,旁边还有一个小竹椅,身上还背着一个小布袋,里头装着毛线圈在那儿织毛衣。 后边的一个老大娘手里头在剥豆子, 抬头看了眼太阳,拍拍刘奶奶的肩膀问:“阿芳, 问问你家涛子能不能先让咱们取票?我瞧着太阳有些大了。” 涛子是刘奶奶的大孙子。 刘奶奶急忙摇头:“这可不行,饭店是有规律的,说是九点半开门就得九点半开门。” 她家涛子昨晚都说了, 必须到点才能取票,无规矩不成方圆,否则累的就是宝宝和她家涛子。 “再说了,咱这是帮人排队呢, 要是能提早取票,人家为什么不自己来排,还非得花几十块钱请你?” 这话说的也没错,老大娘没话讲了,坐着排排队就能挣几十块钱,世上哪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。 要说望天村的村民们都是能人,硬生生靠着孙宝宝这家店衍生出不少的挣钱方法。 除了开农家乐接收排不到座位的客人外,竟然还搞起了代排队的业务! 而这个业务,简直是给村中的老人量身定做的。老人们年纪都大了,家中的活自然有小辈接手,所以他们每天一般都聚在一起聊聊天。 但是在哪儿聊不是聊呢? 在这儿聊还能挣钱呢! 哎一边嗑瓜子一边挣钱就是爽,这些老人赚了两天的轻松钱后走路都带着风。个个坐在饭店门口等客人,比孙宝宝还盼着孙家饭店生意好! 不过这对孙宝宝来说就是一种困扰了。 “外边太阳那么大,排队一两个小时的队不是受罪吗?老人年纪大,可别到时候中暑了。” 秦惠点点头,她那八十多岁的外婆听到有这种钱挣,昨晚还兴致冲冲的打电话说要从上屿村来他们望天村呢。 孙宝宝觉得自家店铺以后生意肯定是越做越好的,排队也会变成常态,那么可不可行在门口围墙外修一个游廊呢? 这样不仅遮阳挡雨,还能让人歇歇脚呢。 饭店行业服务很重要,既然她家上菜慢这个缺点改不了,那就一定得在其他地方找补起来,总得尽力让客人舒心。 孙宝宝将这件事儿记在心里,想着晚上去找刘三叔说说。 渐渐的,时针转动到九点半。 不管是在排队的客人,还是找人代排队的客人们都进店了,二雄带着些第一批点菜条来到厨房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