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礼贤下士,本初之图-《暮汉昭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申屠备招手唤来兵卒,说道:“来人,为先生背负竹简,莫要让先生累坏了!”

    “不可!”

    见兵卒伸手帮自己背书,常林受宠若惊,说道:“屠君客气了,某不敢受!”

    “可受!”

    申屠备笑道:“君侯有令,凡有士人入上党,凡上党兵吏需帮衬其左右。备为郡吏,不敢违君侯之令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屠君!”

    古代双姓氏的简称,常取双字的最后一字,如诸葛氏可称葛,司马氏可称马,今简称申屠氏可称屠。

    常林将沉重的竹简交于兵卒背负,当即拱手而拜,以向申屠备表达感谢。

    “请!”

    受了申屠备的礼遇,常林望着为他负书前行的兵卒,其心中五味杂陈。

    在河内时,他费尽心血,通过疏通关系,才将叔父从王匡手中救了出来。今至上党,仅凭士人身份,便能得到这般礼遇,这是常林所意想不到。

    虽未见到张虞,但常林已能肯定,张虞必是礼贤下士之主君,且在治民上别有一番能力。加上张虞大败白波的战绩,在乱世中必能出头。

    礼遇士人算是张虞与众人商议之后,确定下来的政策。毕竟并州百姓稀少,其文武人才自然偏少些。而与上党临近的诸郡无不是户口殷实之郡,为了吸纳诸郡的人才,才有帮士人背书行为。

    此行为看似夸张,但也在情理之内。在两汉时期能读书的士人本身就不多,能拥有大规模书籍的人更少。申屠备至天井关半月,仅遇见了三人,加上常林仅第四人。

    而搬运书籍的话,其目的地仅至十里外的碗子城,可让外来士人大增对张虞的好感。

    “不知先生如何称呼?”

    因有引荐贤士之任,申屠备寻上常林,问道。

    “在下姓常,名林,字伯槐!”常林说道。

    申屠备笑眯眯说道:“观常君所携书籍众多,想来应是学识渊博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粗读经学,不敢谈学识渊博!”常林说道。

    “今常君至上党,不知可有亲眷可以投效?”

    “为避战乱,并无亲眷可以投效!”

    见了解差不多,申屠备沉吟片刻,说道:“度辽将军有令,士人入上党,今可往壶关考课学问。若能通过考课,将军会征辟为吏,或向朝廷表奏贤士为官。常君今有学识,若不前往壶关考课,岂不浪费了一身才华!”

    “常君若无意出仕,至壶关考课一番,学识达标,亦能聘为教员,向少年教授知识,多赚些口粮养家。”

    “何为教员?”常林好奇的问道。

    申屠备说道:“君侯见郡中少年寡读经书,故在诸县设教员,以便令各县少年跟学,教化风俗。”

    “乱世之中,张君侯仁德爱民,崇尚教化,世之少有尔!”常林感叹道。

    申屠备笑道:“君侯所为不拘小节,治下恩威并重。如有要事,纵深夜亦会批复。能在君侯帐下为吏,倒是件快事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