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我虽然不太懂中医,但是也是学过一些中医的望闻问切的知识,我师父的脉象刚才我摸过,摸着那可是很微弱细小的,你说是热邪闭阻在阳明脏腑的实证,那他的脉象不应该是非常有力的吗?” 听到这话后,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方言,大概是没想到方言居然会犯下这种错误。 在场的这些人虽然对中医不是很了解,但是他们入行的时候也都是经过了一些培训的,望闻问切这四诊那也是必考科目之一。 所以方言这要是不解释清楚,那就得丢大人。 不过方言一脸淡定,完全没有慌乱的意思,他只是冲着患者指了指,语气淡淡的说道: “你去摸他脚上趺阳,太溪,太冲。” 听到这话的医生一怔,有些尴尬的问他: “嗯?什么东西?哪里?” “这里。”方言来到患者脚边指了指三个位置。 柳医生的徒弟走了过来,看着方言指过去的三个位置,他摸了上去,同时对着方言问道: “摸这里和摸手上寸关尺有什么不同?” 方言也是没想到,自己居然还有机会给协和的西医讲中医急救知识,他说道: “足诊三脉,起源于《黄帝内经素问.三部九候论》,足诊法盛行于西晋以前,自从西晋王淑和推广《脉经》倡导“独取寸口诊法”以后,足诊法再临床应用和研究就逐渐被忽视了,后来也只是用在中医急救中,我们来说这三个脉,太溪是肾脉,肾是先天之本,肾藏精,精化气,是人十二经脉之根本,是各脏腑经络、组织、器官功能活动的原动力,它好比树根,虽然枝叶干枯,但是只要根不死,就尚有生机。” “太冲是肝脉,肝藏血主疏泄,对维持人体各脏腑,经络组织,器官正常的机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。” “趺阳又称冲阳,是胃脉,胃是后天之本,化生血液之源,脉象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,上述三脉不衰,病虽危笃可生,三脉已绝,病虽轻必危。” 患者的徒弟摸了一会儿,突然惊讶道: “这……这怎么和手上不一样?” 他摸到和方言刚才摸到的一样的脉象,脉象沉稳坚实且有力,一呼一吸之间,脉搏跳动超过六次。 方言对着他解释道: “中医里面诊脉里有两种罕见的现象,叫做“六阴、六阳”,这脉象只在危重病症患者寸关尺诊脉的时候发生,很有欺骗性。” “柳医生他目前的脉象属于“六阴脉”,这种脉象是身体出现严重的实证,脉象也不会改变,所以难以通过脉象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。” “还有一种“六阳脉”,说的是有的人一生都是脉象洪大、数实,即便身体出现虚证,脉象同样不会改变。” 听到方言这解释,周围人一个个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。 有人已经在暗自感慨,果然中西医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啊。 他们学的那点中医皮毛,根本没有说过这些事儿。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