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啊?”众人迷惑的看向方言,你和人家教授一起工作过? “你做什么工作的?”有人对着方言问道。 方言哭笑不得: “中医啊。” “和大家一样,只不过我是本地的中医,认识教授也很正常吧?” “他们也不止在学校教书,也会出去给人看病的。” 听到方言这个解释,大家才明白过来。 原来是这样啊! 那就怪不得方言认识这些人了。 只不过还是有人感觉不对劲,决定回去好好打听打听这个方言到底是干啥的。 这一刻,信息传递不便的时代特点,在方言面前具象化了。 换做网络时代,这些反手一查就知道的清清楚楚。 吃过饭后,休息一个小时,下午两点新生到学校阶梯教室,展开思想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。 主要是观看纪录片《赤脚医生向阳红》。 这是一个讲述云南知青用银针草药服务贫下中农的事迹。 然后就是老教授讲述六二六指示核心,讲述他们当年的故事。 最后是起立合唱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歌》。 带头的唱的都是高年级的老外。 “太行硝烟,华北风云,铸成我们不朽的军魂。红十字凝聚崇高的理想,血火中挺立起白求恩精神。姓军为兵,保障打赢,救死扶伤满腔热忱,做白求恩式的革命者,为人民服务高歌前进……” 唱完方言这才发现,其实外国人还真是不少。 好些国家的人都有。 各种肤色的人。 早知道到让安东和索菲亚也考进来了。 不过算起来他们好像年龄还不够。 下午就在这种氛围里结束了。 离开的时候,班主任方药中招呼一班的学生: “晚上七点晚自习,所有人员一定要准时到,不管是不是通勤的学生,都不准缺席。” 这下中药班的班主任乔旺忠也通知自己班上的学生。 要求晚上必须到教室,主要是互相认识一下,顺便做个思想政治教育。 听到这消息,隔壁国际班的学生就对着班主任张胜询问,结果班主任说道: “不用了,我们人少,而且还有外籍同学,晚上大家就自己安排吧。” 听到隔壁班的消息,杜衡他们说道: “瞧瞧人家!真是和我们不一样。” “就是……”严一帆也点点头。 其他人更是纷纷附和。 只有方言身边的几个人没有说话,他们知道的太清楚,这些人从头到尾就和他们是不一样的。 人家其实不是光过来读书的。 国际班学生多来自亚非拉社会主义阵营,比如:越南、古巴、东德。 校方需展现教育优越性,避免严苛管理引发外交争议,晚自习的集体政治学习内容涉及意识形态输出,对外籍学生存在敏感性。 这种制度性双轨制是改开初期高等教育的复杂性,既要坚守革命传统,又不得不在全球化初潮中为中医药国际化开凿特权通道。 接触过侨商就能明白了,他们看似提供个不少优越待遇,其实从他们口袋里拿出来的东西更多,同理这里的外籍学生也一样。 至少目前这个学校的外籍学生是这样的,至于方言上辈子某些学校无下限狂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 大部分人还是有些不服气,为啥人家就那么好待遇,自己这边就要这样。 离开的路上都还在说。 回到寝室后,杜衡对着方言说道: “你说他们国际班,怎么就搞特殊呢?” 方言说道: “人家和咱们不一样,华侨子弟,外籍人员还有高干子女,你别老想着和人家比,要想着怎么才能和人家合作拿到好处。” “啊?”杜衡有些诧异的看向方言,他本来是吐槽一下的,结果没想到方言给了不一样的答案。 寝室里其他人也看向方言。 “比如呢?”严一帆问道。 方言说道: “就比如说,去赚他们的外汇券,比如放假的时候,给他们当导游,给他们当翻译,或者更简单,你只要没有思想洁癖,你去跑腿,给他们打饭打水换取报酬都行。” “只要不违反学校条例的,你都可以做。” 听到方言这话,曾勇说道: “这……这不是投机倒把吗?” 方言无语的说道: “你赚外汇券拿去用,这叫投机倒把吗?” 众人一听,面面相觑,好像真是啊? 不过就是感觉有些不好意思,之前还在骂人家呢,这会儿就去赚人家外汇了? 而且人家会干? “收多少钱合适呢?”有人对着方言问道。 方言想了想说道: “至少够你在食堂吃一周肉的标准。” 众人听到大惊,一周的肉? 想都不敢想。 杜衡惊讶道: “他们这么有钱?” 方言也是无奈了,提醒到: “你搞清楚,能够到我们学校留学的人,这个年代都是什么人?” “高级将领的儿子,国家政要的儿女,海外富商的儿女!你要少了,人家还不乐意呢!” 众人像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,感觉自己世界观都被方言刷新了。 寝室里的人都有些心动了。 杜衡问道: “方哥,能行吗?” 听到他称呼都变了,方言说道: “信我的,这事儿你得早点做,不然后面价格就被卷下来了。” 说完方言拿上车钥匙,和众人告别: “行了,路给你们指好了,我回家去吃晚饭去了,晚点再见!” 说着方言离开了寝室,朝着外边走去。 今天不光是他开学了,大姐和小老弟也是第一天开学。 还得回去听听他们今天的北大校园生活怎么样呢。 另外,今天协和只有罗回春主持大局,还不知道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。 方主任还得去瞧瞧。 PS: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。 晚点还有加更哟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