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头晕目眩觅风池:应在合谷。 耳闭须听会而治:应在翳风。 眼疼合谷宜推之:应在睛明。 胸结身黄涌泉即可:应在至阴。 眼昏目赤泻攒竹而宜:应在太阳。 两肘拘挛仗曲池平和:应在尺泽。 牙齿痛太溪堪治:应在二间…… 之前霍苏埃说过这东西是从一个日本人手里拿到的,看样子大概率是从国内抢的,然后到了古巴后又被霍苏埃的人给抢过去了。 卧岩凌先生这个人,大概率就是明朝著名的御医和针灸学家凌云了。 这凌云学医的经历也是有些传奇。 凌云字汉章,号卧岩,归安人,也就是今浙江吴兴人。 他早年是县里的生员,后弃学北游泰山。 在泰山的一座古庙前,他遇到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,不过当时他自己不懂医术,只能看着却没办法施救。 就在这时候,一位不知道哪里来的道人出现,用针法使病人苏醒。 凌云随即便向道人讨教学习针法。 道人看了凌云面相后,于是便答应下来。 随后将针灸倾囊相授。 果然是应了范仲淹那句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。” 弃文从医后,凌云展现了他惊人的天赋。 随着凌云学成后,他就开始在民间行医,凭借精湛的医术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,声名远扬。 直到当时的明孝宗朱祐樘听闻其名后,特意下诏将他召至京师,经太医院各路名医测试其针灸技艺后,发现其针法高超,遂授为御医。 凌云著有《经学会宗》,《子午流注图说》,《流注辨惑》。 其中《经学会宗》在九十年代被发现,原本收藏于南京图书馆,后来在1995年印刷发行,市面上也能够买到。 《子午流注图说》和《流注辨惑》没有传世版本,其中《子午流注图说》的理论被不少明朝的其他中医书籍引用其原文,能够东拼西凑出来大部分的信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