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只有曾路泉有些不好意思,说着要不他也来帮个忙。 说是在非洲那边,也练了一手厨艺。 方言一听这敢情好啊,新加入的人终于有同样爱好的了。 于是让他一起来。 然后大家看到曾路泉都去了,年轻人们也不好意思呆着了,纷纷都到厨房帮忙。 所以一时间方言家里的厨房就热闹了起来。 其实昨天就已经把食材准备的差不多了,今天的工作就很少了,好多人到了厨房里,询问方言要干什么,方言还真是不太好安排。 只能让他们要么帮忙生个火劈个柴,或者削个土豆山药什么的。 做菜就只给方言,和少数对自己厨艺还没正确认知的人。 就比如楚乔南,他今天看到新加入的曾路泉要露一手,立马表示自己也不能落后,今天也要来一份台湾菜。 就是后世比较有名的三杯鸡。 这个菜其实也是内地这边的传过去的。 相传,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,一位江西老婆婆得知他即将被杀,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在狱卒帮助下到狱中探望。 她将鸡切块,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,文天祥吃完这最后一顿饭就义。 狱卒回到江西宁都后,每逢文天祥祭日就用这道菜祭奠他。 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、一杯酱油、一杯猪油,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杯鸡。 20世纪40年代,随着大量大陆人口迁移到台湾,三杯鸡也被带到台湾,并成为台菜的代表性菜品。 曾路泉做的是湖南的湘菜,就是之前方言在招待军区大院儿谢老的时候,做过的湘西外婆菜。 方言没想到曾路泉还会做湘菜,一问才知道,原来他是湖南人。 他小时候是在湖南出生的,后来才跟着家里人到了京城,然后三十多就去了非洲,活到四十多岁,大半辈子都是在背井离乡的漂泊,唯一能够记得的就是家里的味道。 做法没有方言的正宗,不过各种调料加的很精准,很显然是有很高的抓药手艺在加持,火候就算是烧柴火,也是把控的相当不错。 看的出来,这位在中药学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。 不愧是能够成为汪逢春关门弟子的人。 从这些小地方就能看出他的天赋。 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同学,比如朱丽娜,雷莲,庞宏,赵中振,他们就稍微来的迟一点,他们就没想到,自己到的到时候,这边的股东大会都开完了,现在已经在准备中午的饭菜了。 不过这几个人也不是股东,只是方言看中他们的潜力,提前拉拢他们,晚点来也对。 要不然来早了,也只能在方言书房里待着。 另外那几个在书房里的人,这会儿已经沉迷在书海里了,主要是几个人掌握的中医知识足够支撑他们阅读方言那些书籍。 现在看了不少东西,都让他们如同醍醐灌顶。 方哥这地方真是个宝藏啊,不愧是孤品珍品的书,其他地方哪能看到啊! 大家都感觉自己找到加入团队最大的宝藏了。 默默的疯狂吸收,准备卷死其他人。 …… 时间很快到了午饭时间,今天方言家里那就热闹了,正厅里面直接开了四座,甚至都差点有点没坐下。 主要是除了股东们,还有家里人也凑齐了。 今天方言把酒水也拿出来了,想喝的人自己随便喝,当然了,他肯定是不能喝的,而且今天晚上要陪着他一起去见小鬼子的几位专家大佬,也不能喝。 压阵的一共四位。 今天没到场的只有师父焦树德。 剩下三位,玉川教授,岳美中教授,赵锡武教授都在这里。 其他人可以敞开喝。 当然了大家喝酒也是比较克制的,作为中医都还是讲究养生,甚至后面白酒不喝了,要喝黄酒。 方言跑厨房里,把黄酒拿了出来。 这其实本来都是用来做料酒用的。 黄酒做料酒效果比白酒好,而且成本也少。 华夏自古将黄酒用于烹饪如《齐民要术》记载酒渍去腥,其微甜口感与酱油、醋等传统调味料更适配。 科学的说法是黄酒中的有机酸能与鱼、肉中的腥味物质发生酯化反应,生成芳香酯类;同时其低沸点醇类物质能在烹饪初期挥发带走腥味。 白酒因酒精浓度过高,快速挥发时易导致腥味物质残留,且缺乏足量呈味氨基酸平衡口感。 今天方言做的饭菜也是相当不错,第一次吃到方言手艺的几个人,也是惊为天人了,特别是本来对自己厨艺比较又信心的曾路泉同志。 看到方言做的那些各种菜色。 粉蒸肉选用协和特供的五花肉,以秘制五香米粉裹挟,经柴火灶慢蒸两个小时。 米粉吸足肉脂,形成晶莹透亮的琥珀色米壳,入口酥糯不腻,肉香与稻香交融。 红烧肉成品色如玛瑙,肥肉颤若凝脂,瘦肉纤维丝丝入味。 黄豆炖猪脚,猪蹄髈文火炖至胶质尽释,汤面凝如明镜这些菜一道道的,让他的外婆菜直接显得逊色了下去。 还有那些“随便”做的炒时令鲜蔬,下酒的油炸花生米。 对大家来说都是美味得不得了的东西。 曾路泉默默的想好,下次方言下厨,他肯定不带动手的。 完全是自己找不自在。 如此对比下,楚乔南那边的三杯鸡,就更是显得那只鸡白死了。 当然了,楚乔南自己还是挺快乐的。 至少大家还是很给面子的把鸡肉都吃了。 这种公司氛围,简直就是太好了。 喝了点酒的他,还对着众人汇报起了他和中欧那边的新进度。 除了瑞士,他还在努力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,这次通过他老爹的面子,还真是被他搞到了一个新渠道,人家已经准备下订单打款了。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,这位是B股大佬,不光是会鬼门十三针,而且家里还是侨商。 之前一直把他当做和大家一样的普通大学生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