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写完之后,方言对着患者说道: “那就安排住院吧。” “待会儿药就会送过来。” 院长听到这里,直接对着他们两口子说道: “走,我带你们去。” 温振邦这时候还不忘了拿出了个红包放到了方言桌子上。 “方大夫费心了。” “客气。”方言笑了笑说道。 虽然是院长带来的人,但是送的东西该收还是得收。 等到他们出去后,方言直接把钱分成三份,自己留一份多点的,另外一部分相对少一些的就分给老范和袁青山了。 “接下来一个月时间,理疗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。”方言就是这点好,分钱从来不拖着,给的非常爽快。 袁青山还有些不好意思,老范已经接了过去,说道: “放心交给我们就行了。” 现在他就感觉在医院比傍富婆有前途多了,这里拿钱硬气啊,富婆那边是吃软饭,能一样吗? 他敢肯定,现在小彭那小子手里的钱绝对没有他的多。 袁青山也接了过去,笑呵呵的说道: “嘿,方哥,谢谢。” 方言看到接过去的时候手都还有些抖,今天这一天拿到的钱,足够让他在其他地方赚好久才行了。 不激动那就是假的。 虽然都是道士,但也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。 无欲无求目前是不可能的。 而且他们也是可以结婚生子的那一派的,也就是正一派的。 “谁帮我把药方拿去药房里?”方言撕下处方单对着他们两人问道。 袁青山当即表示: “我去我去。” 现在他在这里是新入行的,当然是他去了。 老范也没客气,对着他说道: “出去的时候叫下一个进来。” “好嘞!”袁青山屁颠颠的就跑了出去。 “下一位。”他对着门外招呼一声。 接着第二位病人走了进来。 这次进来的是上次方言见过的一个女商人,姓袁,叫做袁姚。 她是在法国做服装生意的。 留着一头披肩长发,穿着长靴,带着大耳环,化了妆,看起来洋气的不行。 这个人是患者,她是被今天刚出院的李成竹介绍过来的。 今年和李成竹差不多大,三十五。 上次见面的时候,她就给方言说过,她的病“很怪”,指不定就要成为把方言难住的人。 所以她身后的助理被她拦在外边,不让进屋,只是从对方手里拿过了一份检查报告的文件袋,然后她就关上门,不让外边任何人听到里面的信息了。 “方大夫又见面了。”袁姚对着方言笑着说道。 方言点点头: “袁女士你好,请坐。” 袁姚看了一眼方言背后的老范,然后大步的走了过来,对着方言笑着调侃道: “你叫李成竹李小姐,叫我袁女士?这不对吧?” 方言改口: “袁小姐,是我叫错了。” 袁姚笑着来到方言诊台前坐下,说道: “这才对嘛。” 说完把身上挎着的布口袋取下,递到了方言面前的桌子上: “这个是带给你的礼物。” 方言一怔,看着那个布口袋,掀开一看,发现是一块花里胡哨的布。 方言问道: “什么东西?” “真丝地毯。”袁姚说道。 “真丝……地毯?”方言实在有些不能把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。 这是钱多了烧包嘛? 真丝用来做地毯? “古董?” “不是,这个是法国里昂百年丝绸工坊Maison des Soies,制作的一件叫“东方密语”真丝地毯。” “用华夏汉代锁子绣技法,在真丝上织出敦煌飞天与巴黎铁塔共舞的图案。” “这块长2米的地毯,由六位匠人耗时两个月手工编织。” “特意选用里昂本地养殖的天然柞蚕丝,经72道染色工序,调配出孔雀翎青与朱砂红的底色,铁塔基座则用金线绣着《道德经》大巧若拙的法文译文。” 方言一听就麻了。 原来是眼前这位定制的。 怪不得是李成竹的朋友呢,一个送几百年的红酒,一个送定制的真丝地毯。 “那你也有心了!”方言对着袁姚说道。 袁姚颇有几分自来熟的外向,对着方言笑着说道: “哈哈,我这个病可不好治,我这么用心给你制作礼物,你可也得用心啊!” 她这么说,搞的方言还挺好奇她到底是什么病。 方言把真丝地毯放到一旁,然后对着她问道: “那你说说,到底是什么病。” 袁姚说道: “我这个病,是1971年开始的。” “那次我也不知道是干了什么,反正就莫名其妙开始发烧,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名堂。” “只要在太阳底下活动,体温马上就会升高到大概38摄氏度左右,同时还会感觉怕冷、浑身没力气,脑袋又晕又疼,恶心想吐。” “脖子还有……还有两边胯骨的部位,会疯狂冒汗。” “而且精神状态非常不好,整天迷迷糊糊的,想睡觉,可又没办法好好入睡,工作还容易走神,上一秒说了什么我下一秒就忘记了。” “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时,根本吃不了任何东西,只能靠输液来维持身体所需。” “但只要躲到凉爽的屋子里,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就会全部消失。” “或者等到盛夏过去,秋天天气变凉爽了,这些病症不用治疗自己就会好。” “但是一到第二年的夏天,温度一高起来,马上就又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了。” “就这样,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七年,每年都如此,病情总是反反复复。” “不管是看中医还是西医,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,可都没什么明显的效果。” PS: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。 晚点还有加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