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最近没吃什么不该吃的。”朱霖向方言摇摇头,“你知道我吃的东西,其他时候我也不嘴馋,毕竟‘病从口入’的道理我还是懂的。” “呕吐物有酸味,但没有腐败味,还有点口渴。”她补充道,“至于摔跤或被人碰到,更是不可能,怀孕后我一直很小心。” 方言点头。既无外伤,也无积食化热,更没有摄入导致胃气上逆的食物,仅稍有津液损伤,看来这应是阴血亏虚所致的“子烦”了。 联系朱霖的舌红苔黄、脉数,提示阴虚内热,脉弦滑则与肝郁化火相关,符合“阴血亏虚、肝火扰心”的病理机制。 想到这里,方言松了一口气。 这情况还算好处理。 她这应该是孕后血聚养胎,导致母体阴血不足,阴血亏虚后,阴虚生内热,虚火上扰心神。 脉弦滑数,提示肝气郁结化火,肝郁化火后,火扰心神则烦躁,犯胃则气逆呕吐。 治疗应该滋阴养血以补母体之虚,清热除烦以平虚火,疏肝解郁以调和气机,同时注意安胎。 和其他时候不一样,方言反复的思考了好几遍,这才从身上掏出单子写了起来。 很快单子就写好了: 黄连6g(清心火) 阿胶10g(烊化,滋阴养血) 白芍15g(柔肝敛阴) 黄芩9g(清肝热,安胎) 生地黄15g(滋阴凉血) 麦冬12g(养阴生津) 竹叶9g(清热除烦) 茯神12g(宁心安神) 柴胡6g(疏肝解郁) 甘草6g(调和诸药) 想了下朱霖还有呕吐,口渴,失眠的情况,方言又加了姜半夏6g降逆止呕,刚好可以配伍上面的黄芩减少其燥性,还有沙参12g,玉竹12g,增强生津之力,此外还有酸枣仁15g养心安神。 确认没有破血动胎的药,方言这才确认了方子。 这是《金匮要略》黄连阿胶汤和竹叶石膏汤化裁后的合方。 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,竹叶石膏汤能够清热生津。 接着方言想了想,有点疑神疑鬼的,又把自己开的方子复查了好几遍,捋了一下方解。 黄连加黄芩:清心肝之火,黄芩兼有安胎之效。 阿胶加生地黄加麦冬:滋阴养血,补充阴液以制虚火。 白芍加柴胡:柔肝疏肝,调和肝气郁结。 竹叶加茯神:清热除烦,宁心安神。 至于后面加的三味药: 姜半夏与黄芩(原方已含)形成“辛开苦降”配伍,既止呕又防温燥伤阴,符合“清热不伤胃,降逆不耗气”的安胎原则。 沙参、玉竹均为甘寒之品,专补肺胃阴液,与阿胶、麦冬组成“滋阴铁三角”,针对阴虚本质层层递进。 酸枣仁酸收补肝血,茯神甘淡宁心神,一敛一渗,共奏“养阴血、安心神”之效,直击“烦懑欲绝”的核心病机。 应该没问题了…… 给自己老婆开药,方言反复确认多次,这才勉强放心下来。 方言拿着药方站起身,对着朱霖道: “好了,我马上去协和拿药回来熬。” “嗯。”朱霖点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