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不怕。” 然后他就自顾自的写起了方解来。 直接给何佑晾在了一旁。 倒是一旁谢春荣对着他们解释道: “以前也有人质疑过方主任的药方,不过他的药一向治疗疑难杂症都是如此,况且《金匮》里也同样有超过十三味药的经方,侯氏黑散十四味,薯蓣丸二十一味,鳖甲煎丸二十三味,” “这些经方中超过十三味药的方剂,其数量相对较少,但是主要都是用来治疗虚劳、癥瘕、中风等复杂病证,方主任开的这个也同样如此。” 一旁的金无病倒是搞清楚了现在的状况,他当即就像是个方言的卫道士一样,不爽的站出来说道: “这有啥好质疑的?他能治好那么多人,不会还有人觉得他会乱开药吧?” 金无病扫视全场,寻找着敢冒头的。 就在这时候,方言已经把方解写出来了。 方解: 固护脾胃:生黄芪、太子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(四君子汤化裁)健脾益气,配陈皮、半夏和胃化痰,取“培土生金”之旨。 滋阴降火:麦冬、五味子(生脉散)养阴敛汗,当归、鸡血藤养血活血,兼顾化疗后血虚。 解毒散结: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;瓜蒌仁化痰散结,配合川贝母增强清肺化痰之力。 通腑泄热:火麻仁润肠通便,酒大黄、枳实泻胃肠积热,使邪有出路;丹皮、赤芍凉血散瘀,白鲜皮祛风止痒,缓解化疗药毒反应。 接着方言又写了个辨证要点批注: 本案关键在于“虚实夹杂”: 气阴两虚为虚,痰瘀毒结为实,胃肠积热为标。 治疗若纯补则助邪,纯攻则伤正,故以健脾益气为根基,滋阴不恋湿,抗癌不伤正,通腑不伐胃。 需警惕“虚不受补”: 黄芪用量至30g,需观察是否出现腹胀、上火,若有则减半;酒大黄仅用6g,取“轻可去实”之意,得下即止。 接着金无病就开始大声的念叨了起来。 这家伙是个大嗓门,他把方言写的内容念了一遍后,环视一圈众人,说道: “看吧,这方子有问题吗?” “还有疑问吗?” 方言发现金无病这家伙真是和阿继同款性格啊。 虽然医术不行,但是打助攻是有一手的。 刚才何佑质疑自己,方言不好说什么,这家伙跳出来正好合适。 金无病搞得现场一片安静,在场其他人没有说话,因为反正刚才他们也没说啥,唯一尴尬的是何佑,他轻轻咳嗽了下,道: “我就是单纯的提醒一下。” “没有恶意的。” 黄启明在一旁说道: “出发点是好的,我在国外也经常被学生问这些问题。” 两人一唱一和把尴尬的场面揭了过去。 方言倒是没有理会他,接着又写起了外治方案。 自己这个叔外公,可不像是个好人呐…… 虽然刚才说话声音压的很低,但听到的人可不少。 质疑虽然看似合理,但是总觉得有点不安好心,就像是金无病这个愣头青问的一样,难道方言之前治好了那么多人,还担心他乱开药? 不过话说回来,金无病还是跳出来太快了。 方言其实本来想看看其他人的态度的,结果他蹦出来就是一顿喷,其他人都没好意思火上浇油了。 定了定神,方言继续写: 外治方案有针灸,外洗,还有好久都没用的耳穴疗法。 患者现在的状态非常不好,方言不光是要求稳,还得加快治疗速度,现在他就是个救火队长,得稳中求快,连消带打的把化疗的副作用处理好,还得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拖回来。 这内外配合也是关键。 穴位刺灸方案主要是固护三关,逆转虚陷。 穴位不多。 足三里(双)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刺此穴能快速激活脾胃运化,为内服黄芪白术汤铺路。 大椎(单)大椎为诸阳之会,叩刺拔罐可激发卫气,患者自汗、易感染,此操作如紧急修补城墙缺口。 血海(双)患者化疗后红疹瘙痒,属“药毒伤营”,血海调血祛风。 接着是中药外洗方,目的是透皮解毒,双路驱邪。 地肤子30g,蛇床子30g,白鲜皮30g,丹皮20g,赤芍20g,苦参15g,薄荷10g(后下),生甘草15g。 用法:水煎400ml,温凉后用纱布蘸洗红疹部位,每日3次,每次10分钟。 接着是耳穴疗法,取穴: 肺(双)、脾(双)、肾(双)、内分泌(双)、皮质下(双)。 肺穴对应呼吸系统,调节咳嗽痰血;脾穴对应胃肠功能,改善纳差便秘;肾穴对应骨髓造血,辅助升白(肾主骨生髓)。 患者噩梦频发,按压皮质下可调节大脑皮层,比内服远志更快改善睡眠。 写好之后,方言就把两张处方单递给了陈文伟: “拿去药房里,一张内服,一张外洗,不要搞错了。” “明白。”陈文伟接过后立马就小跑着出去了。 接着方言又从抽屉里拿出了研究院弄的耳针,还有好久都没用的天工针,准备给患者先来外治法弄一边。 之所以用天工针,不用海龙针,主要还是这位的病实在有点让人不放心。 而看到方言又拿出一套不同的银针,黄启明眼睛都亮了。 仔细辨认过后,他吞了吞口水,那张脸上闪过一丝羡慕。 忍不住赞叹: “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,这……这怕是应该是苏州华家的天工针吧?!” “这是天下名针之一,你这手里的宝贝可着实不少!实在让人羡慕的紧!” PS: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,晚点还有加更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