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小方?发生什么事了?” 方言单刀直入: “三分钟前,我清退了沈阳所专家赫连璋,这个人今天在项目启动会上公开辱骂回流专家‘算什么东西’,煽动地域对立,破坏创汇项目协作根基。” “我以‘破坏国家创汇战略’名义当场将其停职,证据由我部门同志全程记录,院领导也在,处理报告稍后会呈报部里。” “现在我想按协议要求沈阳所三日内更换人选,但孙司长是赫连璋调动负责人……” 电话那头骤然陷入沉寂,连呼吸声像是都消失了。 数秒后,李副部长声音陡沉八度: “赫连璋的调动档案,是否经科技司‘优先推荐’标注?” “是。”方言说道: “调令附件写明其‘政治素养过硬’。” “好一个过硬!”李副部长冷笑,方言几乎能想象他摔笔的动作: “方言,你跳过科技司直接报我,做得对!那边的手要是干干净净,何必怕人看?” 听筒里传来抽屉猛地拉开的撞击声,李副部长随后说道: “让你那边尽快把报告送交我办公室!我倒要看看,是哪个环节把这种分裂分子的档案洗得白花花!” “好!”方言答应下来。 接着李副部长说道: “你现在稳住团队,沈阳替补人选我直接提名,事后谁敢拿程序问题卡你……” 他一字一顿: “就告诉他,是我批准了你先斩后奏!创汇前线不需要官僚,需要战士!” 方言应下: “明白!谢谢领导支持。” 方言在领导这里也算是拿到尚方宝剑了,这边通完气挂了电话,方言就张罗赶紧把东西送到卫生部去了。 方言没让黄李去,而是叫上了孟济民,相较于黄李,方言还是更加相信老孟。 另外黄李后面也是要还的,这种在领导面前露脸的事儿,还是让给自己人比较好,至少也让领导知道,自己手下都是哪些人。 孟济民接到这个任务后,当即就答应下来,方言把自己车钥匙给了他,让他直接拿着黄李做的记录过去。 这边安排完毕后,方言就带着众人回到了楼上。 不过他们没有进去,只是在门外走廊,听着里面讨论的声音。 这会儿说话的是广州那三位,带着一些口音的普通话。 方言听到黄明参的声音传来: “咱们组要主攻骨伤灵贴!邝工、冼工跟我!药理分析的活儿最吃重,上海秦专家您带的团队在毒理分析上有一手,要不到我们这里来吧?!” 接着同样是广州人的冼墨林说道: “那个……杨秉彝同志!你们刚才说的药材炮制所那套低温萃取法,能解决贴剂粘合问题!我看也来我们组!” 方言听出来了,广州三人组正在组队,他们邀请了上海那位秦观海。 接着另外一边,南京江晏声这会儿一改倨傲,主动向刚才被羞辱的沈砚之递出橄榄枝: “沈工,你刚才介绍自己接触过南洋标准认证流程,我们组需要你这块的支持,有他其他需求我们也可以全力配合!” 同样和他一个组的天津崔静舟火速抢占剩余资源: “对了,不止是沈工,陈守朴、吴启元同志跟我和江工!你们一个懂微生物检测,一个熟透药典配伍禁忌,胶囊的菌控和组方安全就靠二位了!” 方言在门口听着他们逐渐的把组分好,大概也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。 第一组是广州和上海顶级组合的,由黄明参领头,这个组直接就有四个顶尖专家,其他都是京城籍贯的回流专家。 第二组是南京天津组合的,由江晏声领头,这个组除了他就只剩下崔静舟一个顶尖专家了,现场十八个人很快就按照各自的情况,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组里。 方言看了下时间,差不多也有半个小时了。 于是他就带着其他人走了进去。 门一被打开,随着他的出现,原本尚有细微交谈声的室内瞬间落针可闻。 黄明参、邝守真、冼墨林、秦观涛、江晏声、崔静舟等顶尖专家,以及沈砚之等回流专家,纷纷停下手中的笔和讨论,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。 经历过刚才那场风暴,此刻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复杂各异。 有敬畏、有紧张、有揣测,刚才还觉得分组是大材小用的那份倨傲早已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等待审判般的凝重。 方言径直走到主位站定,目光如炬,缓缓扫过全场,然后缓缓开口: “半小时到了,协调结束了吧?” 没有人开口,现在众人看到方言都有点胆颤,刚才收拾了赫连璋,他们见识到了方言的雷霆手段,生怕惹到这位。 最终还是黄明参站了出来,说道: “报告方主任,分组协调完毕!初步形成两个攻关组:第一组由我牵头,打算主攻骨伤灵贴;第二组由江晏声同志牵头,打算主攻三黄清瘟胶囊!具体人员名单已经确定。” 说着,他将一张写满名字的纸递给了方言。 同时还不忘了对江晏声招呼,让他也赶紧把名单交了。 江晏声刚才得罪了方言,这会儿浑身不自在,低着头跟着黄明参一起把名单给交了。 方言接过名单,视线快速掠过。 名单上的名字与他方才在门外听到的分工完全吻合。 他没有询问细节,更没有质疑这个分组的合理性,名单会说明一切,而且他在门外听到的讨论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。 而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压。 他抬手指了指桌面一角放置的两摞厚厚的文件袋: “很好!各组组长,立刻把对应项目的完整资料分发下去!药理数据、南洋临床应用反馈、欧洲法规的初步障碍分析,所有关键资料都在里面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