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赵锡武笑了笑,说道: “藏医确实很神秘,但是咱们院里也不是没人懂,到时候你一起来,或许会有些收获。” 方言听到赵锡武这么说,也露出好奇得神色。 接着又和赵锡武聊了一会儿,这才离开办公室。 接着他又回去研究所看了一眼,这边的人已经完全进入工作状态里面了。 上午制定好了岗位后,他们就开始在下面研究室里忙活起来了,虽然人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相当忙碌。 方言去逛了一圈,根本就没几个人注意到他,对于方言来说一个月时间或许有些长,但是对于眼前这帮人来说,确定研发方向后,要开始做出成果,并且符合国际标准,那就是争分夺秒的事儿。 这是他们回来第一枪,能不能打响这一枪,意味着他们能不能在这里立足。 虽然这地方主任手段凶狠了点,但是福利人家是一点不含糊啊。 光是饮食住处还有家庭人员安排这块,就不是之前单位能够比的。 更何况他们这边分红是直接分美金。 和原来单位做多做少都没太大区别不一样,这边有成绩就能让研究所供起来,要是没成绩那就只能淘汰。 这里只相信实力和成果,完全不像是其他研究所,反倒像是他们听过的国外研究所。 果然这个地方是侨商投资的。 另外一边,方言在这里看到大家都开始步入工作正轨,他和黄李还有曾路泉说了一下明天这边还有一批学生要过来,都是方言同班同学们。 让他们到时候准备下每个组都插进去一些人。 等到下班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两组的人。 曾路泉和黄李答应下来。 方言班上的学生,那也都是高手,虽然不是搞研究的,但是在临床还有一些中医理论方面,大概率比里面这里的大部分纯研究人员要强。 全班都是从小在名师指导下来长大的,这是什么含金量? 过来后,当个助手还是绰绰有余的,如果能够多学点东西,那就是更是好了。 这边安排完毕后,方言就离开了。 回到家里,方言又开始研究今天老和尚送的医书。 和其他的不一样,这里大部分方言居然都看不太懂……这就是第一次遇到。 大部分藏医、僧医的体系对他而言如同天书,字符间的隔阂清晰可辨。 他暂时将它们推向一旁,专注在相对熟悉些的道医典籍上。 这些还在常规中医理解的范畴内。 但当他翻开另一本没有署名、纸页发黄的线装册子时,眉头便皱了起来。 这是之前没看懂的一本。 里面第一页就是: 治妇人癔症或称‘失魂’。 方法: 夜半于静室,取朱砂调无根水,书‘敕令安魂’四字于黄表纸上。 焚于病者榻前,令烟气绕其七窍,同时诵《清静经》三遍。 另取柏子仁三钱、合欢皮二钱、远志一钱,煎汤于焚符前予服。 待符烬,言:‘魄归本位,神安勿惊’。次日必醒,若未效,则非此法能医。 方言皱起眉头。 朱砂安神尚可理解……无根水取其洁净不染地气?焚符诵经又是搞啥名堂? 感觉这属于祝由术,应该是道医或民间巫医交融的东西。 他往下翻,又见一例:疗小儿夜啼不止无明疾者。 方法: 备雄鸡冠血三滴,滴于清水碗中。 于月下,取青竹叶一片,蘸此水于小儿额头书‘夜啼星君速退’。 书毕,以竹叶裹雄鸡血水,埋于东方桃树下。 嘱其母怀抱小儿,面东默念小儿乳名九十九次。当晚啼止。 言摩挲着下巴,这完全跳出了他认知的“理法方药”。 然而,他并未轻易否定,反而陷入了沉思。 小儿夜啼或是受惊? 但重点恐在于‘嘱其母怀抱默念’,方言认为这是极强的心理暗示与情感抚慰。 母亲专注的意念和怀抱的安全感本身,或许才是‘符咒’表象下的核心疗法。 至于月下、东向、九十九次……更像是仪式感,用以强化母亲信心,继而影响患儿情绪? 不是很确定。 再往后翻,还有更奇特的: 解山魈附体精神狂躁、胡言乱语。 这明显是换了个人抄写的,字体和前面不一样。 上面写的方法是: 备黑狗牙一枚(需犬龄三岁以上),雷击木(枣木为佳)一片。 狗牙磨粉混烈酒令患者顿服,雷击木烧灰存性,冲阴阳水(半热半凉井水)灌之。 同时,由健壮男子四人,执柳枝沾雄黄酒抽打患者周围地面(勿触其身),并齐声怒喝‘魍魉退散’。 需于正午阳气最盛时施为。 好家伙,这要是自己在京城搞,估计当天就会被领导警告吧? 这玩意儿看起来就像是邋遢医生陈照的秘方似的。 甚至比那个更加玄。 雷击木……柳枝抽地,齐声怒喝…… 他反复看了几遍。 试图找到能够解释的地方。 黑狗牙粉混烈酒顿服,难道是烈酒本身有麻痹兴奋神经的作用? 狗牙研磨成粉口服…毫无药理依据,甚至有点荒谬。 而雷击木灰…心理暗示大过实际疗效? 至于柳枝抽地、齐声怒喝……更像是在制造巨大声势,利用恐吓和心理压迫打断患者的狂躁状态? 反正这个方子存疑极大!或许核心在于利用正午环境与群体威慑冲击患者心神。 方言看了一会儿发现,自己再研究下去,也不能拿出来实验。 还不如研究一下藏医或者僧医的东西。 至少藏医和僧医的一些办法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。 随后方言再次拿起带着难点的看了起来。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。 经过昨天晚上的研究,方言大概是搞清楚了一些基础方面的逻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