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高秘书,是我,方言,我找廖主任!” 电话那头的高寒声音,立马亲切了几分: “方主任呐,行,您稍等,我上去找廖主任。” 过了一会儿,廖主任的声音传来: “方言呐!哈哈哈……怎么样?今天累坏了吧?” 方言回应道: “还好,今天总共到了六十七位老同志,现在都已经全部诊疗完毕,最后一位也是刚走。” 廖主任像是挺开心的,对着方言说道: “他们有人在我这里,在夸你医术好呢!” 方言恍然,原来还有人看完病就去廖主任那边了。 他回应道: “都多亏他们配合和信任,整体上非常顺畅,没有任何差错。” 廖主任对着方言说道: “嗯,今天真是辛苦你了,这些老伙计治好了,回头我让他们给你写感谢信!” 方言一怔,让这些老领导给自己写感谢信? 他们的的身份可不一样,他们的感谢信绝非普通患者的致谢,一个两个还好,多的的话,相当于某种“权威认证”了。 而且这些老同志一生积累的人脉与资源遍及各行各业,他们的感谢信看似是书面认可,实则更是一种隐性的人情绑定。 这对体制内而言,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政绩。 这些感谢信会成为自己履历中极具分量的成果。 “那可太贵重了!”方言说道。 廖主任在电话那头笑起来: “贵重啥?这是你应得的。这些老伙计脾气倔得很,能让他们真心夸一句好,比拿啥奖状都金贵。” “他们自己说了,老毛病被你几针,捏几下就畅快多了,这药还没吃呢,心里就知道肯定错不了。” 话虽然这么说,但是没有廖主任背书,人家肯定没这么大反应。 方言说道: “您抬举了,真要说起来,还是您给的机会,让我能跟这些老前辈打交道。” 这种机会其他医生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。 当然了,就算是遇到了也没准抓不住。 也就方言医术能顶得住考验,廖主任才敢给他创造机会。 听到方言的话,廖主任在电话那头大笑: “哈哈,你这小子,什么时候说起这些话来了?” 第(2/3)页